欢迎来到温州东瓯中学

通知通告

思政学科基地

  • 必修2 《经济与社会》高频易错100题(含答案)

    作者:“真知局”微信公众号等 时间:2023-12-01 浏览:0

  • 来源:“真知局”微信公众号等,本站转载本文旨在助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研,向原作者和平台表示衷心的感谢。

     

     

    1.促进国企强强联合,巩固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 )

    2.我国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

    3.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

    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5.国有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

    6.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焕发国企活力,改变公有资产所有制性质。(

    7.实行“三权分置”,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会使农村集体经济变为个体经济。( )

    8.消除市场缺陷,保障公平竞争。(     )

    9.政府有效治理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

    10.不断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市场调节滞后性的表现。(     )

    11.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

    12.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政府决定价格的机制。(     )

    13.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可以完全由市场来调节。(   )

    14.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     )

    15.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16.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降低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     )

    17.产品如何分配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

    18.社会中存在的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

    19.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

    20.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

    21.坚持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并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

    22.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要坚持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

    23.公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

    24.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平等。(     )

    25.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        )

    26.非公有制经济在稳定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创业就业政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    )

    27.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标准。

    28.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要保证非公有制主体优先使用资源要素。(    )

    29.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做到利润平等、效益平等、风险平等。(  )

    30.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但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可以侵犯。(  )

    31.企业是否赚到利润,关系到企业成败。(    )

    32.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发展公有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稳妥推进公有制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

    33.公司的组织机构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股东机构、执行机构租监督机构。

    34.股东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董事会是公司的执行机构。(      )

    35.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废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36.要毫不动摇巩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

    37.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只是市场。(      )

    38.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就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39.市场和计划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

    40.商品和服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是由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等基本要素组成的。(   )

    41.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产品如何分配,主要通过政府和市场来调节。(    )

    42.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43.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等方面也实行完全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44.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完全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

    45.在市场经济中,为了自身不正当利益和眼前利益,生产经营者可能会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这是市场调节存在盲目性的表现。(    )

    4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

    4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求更好利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

    48.坚持市场配置资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

    49.我国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表明政府运用货币政策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5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同步富裕为根本目标。(    )

    51.减少财政支出、减发国债、提高税率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表现( )

    52.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规划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 )

    53.当经济繁荣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就业率提高,但可能伴随较高的通货紧缩。( )

    54.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之源。( )

    55.法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

    56.创新发展注重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 )

    57开放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

    58.新发展理念是促进我国GDP快速增长的战略策略。( )

    59.实体经济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

    60.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深化农村“三权分置”改革,巩固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

    6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6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以乡带城、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

    63.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

    64.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国家的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

    65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党的领导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党的创造精神。(    )

    66.协调是引领发展的第动力,要摆在国家发展 全局的核心位置。(   )

    67.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

    68.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遵循互利共赢的原则。(     )

    69.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走同步富裕道路。(      )

    70.行动是理念的先导,一定的发展理念是由一定的发展实践引领的。(  )

    71.新时代,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协调不公平问题。(   )

    72.科学发展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73.生产、消费、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

    74.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低速发展阶段。(       )

    75.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

    76.优化经济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现总量增长和质量提高的途径与方法。(     )

    77.乡村是否振兴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

    78.虚拟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

    79.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消费端人手。(      )

    8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

    81.消除贫困是一场持久战,只需要国家全力以赴,解决贫困(     )

    82.践行社会责任,企业要只讲求承担社会责任,不讲求经济效益(    )

    83.实施区城协调发展战略要发挥优势推动西部地区崛起。(      )

    8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数量第一效益优先(       )

    85.公有制领域的分配方式都是按劳分配。(     )

    86.叔叔经营农家乐,其收入主要属于财产性收入。(     )

    87.数据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

    88.我国的个税调整体现了初次分配更加注重效率的分配原则。(     )

    89.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性收入是居民获得收入的唯一途径。(    )

    90.承包土地种植经济作物获得的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     )

    91.居民解决生活困难只需要社会保障就可以了。(     )

    92.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93.社会福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

    94.社会保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会成员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

    95.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人初次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96.社会生产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

    97.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提高。(       )

    98.完善个人收人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完善以利率、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       )

    99.增值税是调节个人收人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

    100.国民收入决定分配方式。(       )

    参考答案

    1、分析:促进国企强强联合,巩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

    2、分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3、分析: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4、分析: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分析:不是国有经济,而是国有企业。

    6、分析:没有改变公有资产所有制性质。

    7、分析:“三权分置”改革是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重大变革,并没有改变农村集体经济的性质。

    8、分析:错在“消除”,市场缺陷不能消除,只能克服。

    9、分析:政府有效治理对经济发展起宏观调控作用。

    10、分析:不断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市场调节自发性的表现。

    11、分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12、分析: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13、分析: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

    14、分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或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

    15、分析: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16、分析: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降低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属于积极的货币政策。

    17、分析: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18、分析: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19、分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20、分析: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21、分析: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22、分析: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要坚持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3、分析: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24、分析:在我国国民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中,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地位不平等,其中公有制经济是主体。

    25、分析: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不是主要力量。

    26、分析:非公有制经济在稳定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创业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

    27、分析: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

    28、分析: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的市场环境。

    29、分析: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做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30、分析: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31、分析:企业是否赚到利润,关系到企业成败。

    32、分析: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33、分析:公司的组织机构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

    34、分析:股东会是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力机构,股东大会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权力机构;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董事会聘用的经理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事宜。

    35、分析: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因在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只要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这一生产过剩就不会消除。

    36、分析: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7、分析: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有市场和计划两种。

    38、分析: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9、分析: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40、分析:商品和服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是由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等基本要素组成的。

    41、分析: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产品如何分配,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即由市场调节。

    42、分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43、分析: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等方面,教育、医疗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服务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

    44、分析: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45、分析:在市场经济中,为了自身不正当利益和眼前利益,生产经营者可能会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这是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的表现。

    46、分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包括:①公有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7、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48、分析: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49、分析:我国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表明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50、分析: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51、分析:增加财政支出、增发国债、降低税率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表现;减少财政支出、减发国债、提高税率是紧缩性财政政策的表现。

    52、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53、分析:当经济繁荣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就业率提高,但可能伴随较高的通货膨胀率。

    54、分析:企业活力是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之源

    55、分析: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56、分析: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57、分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58、分析: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59、分析: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60、分析:农村土地属于集体,农村对土地没有所用权,有使用权。

    61、分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62、分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63、分析: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64、分析: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65、分析: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66、分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67、分析: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68、分析:坚持开放发展,必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69、分析: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

    70、分析: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

    71、分析:新时代,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72、分析: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73、分析: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74、分析: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75、分析: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76、分析: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77、分析: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78、分析: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79、分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

    80、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81、分析: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82、分析:践行社会责任,企业既要讲求经济效益,又要承担社会责任

    83、分析:实施区城协调发展战略要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84、分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85、分析:公有制领域还可以存在其他分配方式,如按要素分配。

    86、分析:叔叔经营农家乐,其收入主要不属于财产性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87、分析:数据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收入差距。

    88、分析:我国的个税调整体现了再分配更加注重效率的分配原则。

    89、分析: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是居民获得收入的途径。

    90、分析:承包土地种植经济作物获得的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

    91、分析:居民解决生活困难除了发挥社会保障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力更生能力。

    92、分析: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93、分析: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94、分析: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会成员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95、分析:提示: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96、分析: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97、分析: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98、分析: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再分配方面,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99、分析: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100、分析: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 上一页:2024--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必修1-4)知识点简明整理
  • 下一页:一文读懂新质生产力
关闭
校园风光 MORE>>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7-2023 温州东瓯中学 All Right Reserved. 浙ICP备170108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