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学科基地
作者:李秋丽 时间:2024-01-17 浏览:0
来源:“真知局”微信公众号等,本站转载本文旨在助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研,向原作者和平台表示衷心的感谢。
课程思政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构建高等教育现代化体系的关键环节。教育哲学作为对教育实践中支配性教育观念的批判性反思,对于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教育哲学的价值论、本体论和认识论视角审思课程思政,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有助于深化对“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以及“培养什么人”这一新时代高校育人根本问题的认识。
价值论视角。价值论视角重在从“课程思政”这一客体展开对高等教育办学方向,以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时代新人等价值主体意义的探寻,也是对“为谁培养人”这一命题的阐释。首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所有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旨。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强调专业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要做好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在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有利于高等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其次,以培养时代新人为使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课程思政要牢牢抓住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充分挖掘蕴含在学科专业知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力争培育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使其成为坚定理想信念、心系国家、全面发展、勇于担当的跨学科、高层次、复合型,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己任的高素质人才。
本体论视角。从本体论视角审思“课程思政”是对“如何培养人”这一问题的深刻回答。课程思政指向的是一种新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旨在形成全员、全过程及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格局。首先,课程思政是一种大教学观。课程思政力求教学回归育人本源,有利于专业课教师进一步明确教育教学本质,使教师充分理解教育教学并非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而是对学习者从认知到情感、价值观、信念的共同建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专业课教学时要结合不同时代和学科特色,融入改革先锋、大国工匠、时代楷模等典型案例,传承宝贵精神财富,培养学生爱岗奉献、精益求精、百折不挠的高贵品质,促进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有利于实现全员育人。其次,课程思政是一种大思政课程观。课程思政是面向全体课程的建设和规划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理念贯穿于通识课、专业课、选修课、实践课等课程教学中,需要专业课教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与融入能力,把隐藏于不同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激发出来,并寻找适切的融入点,发挥其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有利于实现全过程育人。最后,课程思政是一种大育人观。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其建设旨在整合高校各方育人资源,发挥各部门育人优势,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各高校应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势,引领专业学院和各部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学生管理等各方面工作中,实现多部门协同创新、互相支持的全方位育人格局。
认识论视角。认识论视角主要是从教育基本要素对“培养什么人”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六个要上下功夫”,归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其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综合素质”三个维度是核心要素。首先,培养学生主体性,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不仅表现为一个人所追求的生活目的,也表现为其对自身作为主体的价值意义的认识。课程思政旨在发现教育中“人”的存在,培养主观能动性、激发创造性、强化主体性,使其逐渐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其次,提高教师自觉性,厚植爱国情怀。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自觉性,是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关键。课程思政的实施要求教师在专业课、综合素养课、实践课等教学设计中,立足不同专业学科背景,为新时代爱国主义内容提供学理支撑,引导大学生坚定初心使命,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最后,强化知识整合性,提升综合素质。知识整合性,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课程思政的实施是对学科知识进行再选择和整合,旨在达到对人类之知的整体认知,形成素质底蕴。专业课教师既要系统而科学地传授知识,还要重视建立知识与人、与生活、与社会多向度的交融关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追求新知的意志,增强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效提高其综合素质。
(本文系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开发与运用研究”(2021JGZ11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