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温州东瓯中学

通知通告

思政学科基地

  • 重磅!2022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热点梳理

    作者:“真知局”微信公众号等 时间:2022-05-26 浏览:0

  •  来源:“真知局”微信公众号等,本站转载本文旨在助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研,向原作者和平台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按在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的背景下,政治学科已然成为选考科目里的热门科目,时政热点很有可能作为命题素材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因此可以将能够反映国家意志的重要会议、决策,或社会热点时事、话题等与政治学科相关的时政热点都要予以关注,整理成专辑。

    2022年高考政治主观题

    热点梳理

    1.我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意义

    1)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有利于加强和完善监管机制,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字的市场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

    3)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4)有利于建设高质量开放型经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发展数字经济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中的作用

    1)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供给创造需求,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重要支撑。

    2)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创新消费模式、激发消费潜能,形成需求牵引供给的更高层次的供需动态平衡,为畅通国内大循环发挥基础性作用。

    3)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畅通国内大循环解决结构优化导向问题。

    4)发展数字经济,可以有效打通生产、分配、流通与消费各环节,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消除堵点、提升效率。

    3.促进农业科技振兴的理由

    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3)我国农业科技仍有明显技术短板,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4)重视农业科技发展,有利于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

    5)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和农产品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并就如何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建议

    1)意义:

    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

    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建议:

    ①牢牢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从整体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

    ②培育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着力增加农民收入。

    ③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④创新农村投融资机制,加大支农力度,促进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

    5.实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从短期看,实现碳中和要求大幅度减排,对部分高排放行业和地区经济带来一定压力。

    2)从长远和整体上看,实现碳中和将有利于我国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国家能源独立,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3)拉动投资,促进技术进步,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4)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5)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整个经济高质量发展。

    6.为什么“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要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活动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意见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真实的民主。

    2)“十四五”规划编制开展网上征求意见创新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有利于规划科学化、民主化,也有利于促进公民理解规划内容,提高公民参与公民事务的热情和信心。

    3)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十四五”规划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民生福祉,开展网上意见征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7.公共政策决策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根本制度保障。

    2)决策前,通过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3)决策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各环节全过程。

    4)决策后,确保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

    8.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从根本上保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体现了选举上的民主。

    3)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大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体现了决策上的民主。

    4)对违反人民意志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罢免,体现了监督上的民主。

    9.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政治意义

    1)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是党牢记初心使命、践行性质宗旨的结果,有利千明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3)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新型民族关系,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4)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展示了中国的责任和担当,为解决发展问题和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5)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推动了全球人权事业的发展,树立了我国的国际形象,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10.党为什么要对全面依法治国集中统一领导

    1)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只有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才能确保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2)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依法治国关乎国家命运,只有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完成建设法治中国的奋斗目标。

    4)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只有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才能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贯彻党的依法执政,形成法律,使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从而保障人民利益的实现和党的政策有效实施。

    11.分析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的必要性

    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国企改革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

    2)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确保国企改革的大方向不偏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国企改革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障。

    3)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党的地位和性质决定,也是科学执政的内在要求。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才能推动国有经济发展,巩固党的执政之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1)有远大理想追求: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2)有科学理论引导: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团结凝聚人民。

    (3)有选贤任能机制: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尤其是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选拔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领导干部。近年来,党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要求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对申请入党者的教育、考察等工作,确保党员质量。

    (4)有严明纪律规矩: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纪律规矩,不仅有着健全的纪律规矩,还能严格执行纪律规矩。

    (5)有自我革命精神:勇于自我革命使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和机制,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6)有强大领导能力。中国共产党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推动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党的领导下协调行动、增强合力。这一领导体制具有明显优势,能够保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保持政治稳定和政策连续性,决策作出之后具有很强的执行力。

    13.党是如何做到“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的

    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2)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永葆党的先进性。

    3)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党的治国理政能力。

    4)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14.坚持党的领导和协商民主对编制和落实“十四五”规划的意义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有助于在编制和落实“十四五”规划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的正确领导有助于在编制和落实“十四五”规划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好和实现好人民的利益。

    3)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政协委员们将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全过程,有助于团结带领各民主党派、各族各界人士,汇聚民智、增进共识,推动“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和落实。

    15.中小学为什么要开展党史学习主题教育活动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2)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弘扬红色文化,能够丰富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他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教育在文化传承、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是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引导中小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16.现代科技在文物“活”起来、“火”起来过程中的作用

    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现代科技的应用拉近了人们与文物距离,在观众的感同身受中了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创新了传统文化的延续形式。

    3)改变了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通过电视与互联网扩大了受众群体,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提高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4)实现了传统文化表达形式的创新,让更多的年轻人领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增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17.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一路火出圈的原因

    1)经济是文化的基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为冲国传统充文化元素火出圈奠定物质基础。

    2)立足社会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传统文化不断创新,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要。

    3)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结合,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18.让典籍“活起来”的文化意义

    1)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让典籍活起来”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时代新人。

    3)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4)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生命力(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繁荣。

    19.举办冬奥会对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作用

    1)文化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2)冬奥会是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3)推动各国文明兼收并蓄、互学互鉴,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相融合。

    4)推动人类文明共同进步,实现各国文化共同发展,共享繁荣。

    20.弘扬建党精神的时代意义

    1)建党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表现;具体体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2)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支撑革命、建设事业的精神支柱,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奋斗的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3)弘扬建党精神,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4)弘扬建党精神,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上一页:2022年浙江等级考6月卷真题
  • 下一页: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主干知识和经典复习题,建议收藏
关闭
校园风光 MORE>>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7-2023 温州东瓯中学 All Right Reserved. 浙ICP备170108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