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瓯中学田德辉 时间:2017-11-07 浏览:0
岁序九月,时令金秋。东瓯校园,书声琅琅,勤奋学子厉兵秣马备联考,敬业教师精诚团结抓课改。
11月6日上午第一节课,由青年教师陈彩细执教的《最后的常春藤叶》在高一3班隆重推出。陈老师是教坛新秀,以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柔美动听的语言表达蜚声语文组,是一位让学生崇拜心动的青年教师。
红影婀娜,朱唇轻启,字字珠玑叩心扉。陈老师今天登台一身红装,风姿靓丽。精彩的导入之后,陈老师对小说的三要素和本文的作者---世界短篇巨匠、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做了简洁的介绍。作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又有冷幽默艺术特色的欧·亨利大师,瞬间在学生的心里荡起了阵阵涟漪。
精心布疑,合作探究,巧妙投石激千浪。简短的知识铺垫后,陈老师抛出了第一个探究合作问题:谁是小说的主角?琼珊、苏艾还是贝尔曼?理由是什么?短暂的沉默之后,学生中爆发了少有的讨论热情。陈老师巧妙引导学生的讨论,或肯定或点拨,并不急于抛出学生期待的答案。以陈铀奇为代表的三个学生的发言,让师生眼前一亮,赢得了阵阵掌声,主角最终定格在贝尔曼这个人物身上,课堂进入高潮已成燎原之势。
因势利导,推波助澜,酣畅淋漓入高潮。小说的主角得到公认后,陈老师抓住有利时机,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本课的高潮-----探究二:贝尔曼的杰作完成了没有?为什么说是一幅杰作?有了第一个问题的探究铺垫,学生的激情瞬间感染,思维的火把不断点燃,回答精彩绝妙,令人拍案叫绝,掌声雷动。麻浩启同学抢答说:贝尔曼的杰作是生命的杰作,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琼珊,自己选择了牺牲;陈铀奇沉思补充道:贝尔曼的杰作不仅是生命的最后杰作,而是寄托了一个老艺术家对青年艺术家的期盼,希望把艺术发扬光大。这样的讨论回答,除了掌声,其他的都是多余的。一个穷困潦倒,生活失意又不满于现状,但却无私关怀、乐于帮助他人甚至不惜自己生命的---贝尔曼,鲜活跃然纸上,驻足学生心里。反差如此强烈,这不是欧·亨利手法又是什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红影飘动处,尽留才女香。陈老师的这节课无疑是成功的,课堂的闪光之处在于熟运“3456”课堂模式,充分相信学生,把学生的听说能力挖掘得淋漓尽致。她成功的背后,更是凝聚了东瓯语文组全体同仁的心血。坚持集体备课、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东瓯中学收获的永远是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