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

高中部

校园安全

垃圾分类

家长学校

  • 初中部

  • 高中部

  • 校园安全

  • 垃圾分类

  • 家长学校

  • 全力护航青少年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25-03-13浏览:0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  发稿时间:2025-03-12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连日来,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期间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声,青少年心理健康话题备受社会关注。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心理健康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矛盾冲突的高发期,若未能及时有效疏导和处理,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发展成为心理或精神疾病,不仅影响个人学业和生活,损害身心健康发展,还可能会给家庭带来严重后果。

      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着力构建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就明确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随着《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政策文件的陆续出台,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但受到数智时代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抑郁焦虑、网络依赖、社交恐惧等问题呈现上升趋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发。这就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在政府部门的统筹推进下,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和医疗卫生机构的多元协同作用,持续构建完善“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全力护航青少年心理健康。

      政府要发挥好统领作用。要建立完善政府统一领导、教育部门统筹推进、多部门协同、家校社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构建闭环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防治体系,不断优化教育生态。要重点贯彻落实好国家相关政策制度,不遗余力加大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资源保障力度,切实解决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配备不足、教育设施不全等问题。

      家庭要提供好情感支撑。家庭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源泉所在,无论是家庭结构特征、教养方式还是亲子关系都会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要充分认识家庭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基础作用,积极树立健康的教育观念,提升教育素养,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结,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还要学习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学校、社区、医院等心理健康教育,共同搭建好支持服务平台。

      学校要承担好主阵地功能。要坚持以“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创新“五育”工作载体,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持续构建完善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按照“心理课程+课程心理”的思路,开齐开足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加强心理健康师资和朋辈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建立健全“一生一策”心理档案,动态追踪学生心理状态。

      社会要创设好环境氛围。社会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延伸与拓展,要通过媒体宣传、公益活动、执法督查等方式加强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引导社会关注、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消除心理疾病污名化、“病耻感”,坚决抵制和打击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网络信息和违法犯罪行为。要发挥好社区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建好社区心理健康教育阵地,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员,为家长和青少年提供多样化心理健康服务。

      医院要守护好健康防线。应主动担当起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者角色,通过加大心理健康医疗资源投入,加强专业人才培养,设立青少年心理健康门诊,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开发实施心理健康智能化评估,积极探索构建集预防、筛查、诊断、治疗、管理于一体的专业化、系统化诊疗服务。同时,要坚持医教互促的原则,通过合作共建、定点服务、公益助教等丰富学校教育资源、提升专业技能,建立心理健康服务“绿色通道”,畅通心理问题青少年转介渠道,提供精准干预治疗支持。



    上一篇:该页为第一页
    下一篇:当孩子说“不”时,你焦虑了吗? | 科普时间

    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校长风采

    校园风光

     

    东瓯快讯

    校园动态

    通知公告

    教学科研

    初中部

    高中部

    校本研训

     

    德育之窗

    初中部

    高中部

    校园安全

    垃圾分类

    家长学校

    党团建设

    党建园地

    团旗飘飘

    教工之家

     

    师生风采

    教师频道

    学生频道

    招生报名

    招生动态

    文化建设

    教育品牌

    办学目标

    育人目标

    办学理念

    一训三风

    校标释义

    校歌

     

    思政学科基地

    思政学科基地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