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学科基地

  • 思政学科基地

  • 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论述摘编
    发布时间:2024-03-02浏览:0

    来源:“真知局”微信公众号等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314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2.事实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

    (引自: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第1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

    (引自: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第2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4.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426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引自: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4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6.在5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引自: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第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7.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优秀文化产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引自: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第1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8.在5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引自: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1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9.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引自: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64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10.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引自: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64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图片

     

     

     

    11.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引自: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63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12.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引自: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55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

    (引自: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第2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1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引自: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第2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15.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引自: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第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1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引自: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第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17.两岸同胞要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引自: 习近平《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第1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18.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165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19.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

    (引自: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20.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引自: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第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21.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引自: 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第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22.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四德”教育,深化“中国梦·劳动美”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引导广大群众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引自: 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第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23.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引自: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第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24.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356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25.——— 40 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科学理论引路指向,以正确舆论凝心聚力,以先进文化塑造灵魂,以优秀作品鼓舞斗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广为弘扬,时代楷模、英雄模范不断涌现,文化艺术日益繁荣,网信事业快速发展,全民族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

    (引自: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1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26.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引自: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第1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27.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

    (引自: 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第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28.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引自: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63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29.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引自: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第2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30.要加强两岸文化和教育交流合作,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增强同胞精神纽带,为民族未来培养优秀人才。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431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31.要教育引导学生多读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等。

    (引自: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第2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32.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引自: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第1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3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310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34.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260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35.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分宝贵、不可多得的资源。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339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36.我们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3方面资源。一是马克思主义的资源,……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最大增量。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分宝贵、不可多得的资源。三是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包括世界所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积极成果,这可以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有益滋养。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338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37.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分宝贵、不可多得的资源。

    (引自: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第1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38.两岸同胞要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409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39.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就一定能够建设好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筑牢中华儿女团结奋进、一往无前的思想基础。

    (引自: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第2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40.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引自: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第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41.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引自: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64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42.包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正义追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用人标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以和为贵、好战必亡的和平理念,等等。这些思想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120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43.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优秀文化产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引自: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第1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44.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引自: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第1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45.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引自: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06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46.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 、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329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47.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312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48.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努力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185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49.我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引自: 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第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50.两岸同胞要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引自: 习近平《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第1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51.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努力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

    (引自: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3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52.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引自: 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第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53.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引自: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2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54.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引自: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64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55.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313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56.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引自: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第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57.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340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58.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标注者注:此处讲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问题)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238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59.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引自: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06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60.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引自: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2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61.两岸同胞要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409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62.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引自: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第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63.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优秀文化产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207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64.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引自: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64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65.孙中山先生希望“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

    (引自: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66.周恩来同志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善于总结党领导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善于发现和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中汲取智慧,善于进行实事求是的理论思考和深刻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引自: 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第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67.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引自: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第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68.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引自: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61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69.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

    (引自: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第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70.各种文史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

    (引自: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05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71. 各种文史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

    (引自: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第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7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314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73.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引自: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4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74.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339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75.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希望中国和各国学者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把这个课题研究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

    (引自: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第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76.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引自: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4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77.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

    (引自: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1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78.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

    (引自: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第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79.我们全力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进步。

    (引自: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第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80. ———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

    (引自: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第2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81.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 、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314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82.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

    (引自: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第1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83.我国很多村庄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至今保持完整。很多风俗习惯 、村规民约等具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260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84.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259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85.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引自: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第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86.深入研究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引自: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第7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87.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特别是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324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88.我们愿同各国一道,发挥互联网传播平台优势,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华优秀文化,让中国人民了解各国优秀文化,共同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们精神世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534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89.当然,我们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并不排斥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引自: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第2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90.还有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

    (引自: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第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91.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 、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314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92.今天,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特别是包含其中的传统美德。

    (引自: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81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93.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 、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314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94.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引自: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47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95.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313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96.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引自: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第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97.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 、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314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98.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引自: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05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99.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

    (引自: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第1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100.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引自: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第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101.要在实行自治和法治的同时,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260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102.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海外侨胞,秉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不忘祖国,不忘祖籍,不忘身上流淌的中华民族血液,热情支持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引自: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63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103.中国人民历来重友谊、负责任、讲信义,中华文化历来具有扶贫济困、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

    (引自: 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20151016日)》,第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104.利用香港、澳门对外联系广泛的有利条件,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宣介国家方针政策,讲好当代中国故事,讲好 “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香港故事、澳门故事,发挥香港、澳门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等方面的特殊作用。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401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105.从历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引自: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第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106.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

    (引自: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第1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107.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引自: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63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108.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引自: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87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109.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引自: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61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110.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引自: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62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111.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352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112.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引自: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65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113.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

    (引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340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114.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000 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中国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传。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引自: 习近平《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访问欧洲四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时的演讲》,第3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115.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引自: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第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116.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引自: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第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上一篇: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了!只有700字
    下一篇: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重点主观题最新梳理

    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校长风采

    校园风光

     

    东瓯快讯

    校园动态

    通知公告

    教学科研

    初中部

    高中部

    校本研训

     

    德育之窗

    初中部

    高中部

    校园安全

    垃圾分类

    党团建设

    党建园地

    团旗飘飘

    教工之家

     

    师生风采

    教师频道

    学生频道

    招生报名

    招生动态

    文化建设

    教育品牌

    办学目标

    育人目标

    办学理念

    一训三风

    校标释义

    校歌

     

    思政学科基地

    思政学科基地

     

    联系我们